联系我们
书友们好,又到了每个月新书亮相的时间!今天文献君为大家带来了2022年5月月度新书,涵盖经管、社会学、历史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宗教学、艺术学、国际研究、文化传媒等多个品类。甲骨文、索·恩、凹阅读等品牌新书亦有亮相。
本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共同组织编撰的年度系列研究报告,自1992年以来每年出版一本,本年度为第30本。
本书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总报告,重点分析了2021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的运行特点、市场状况和重要进展,对2022年的发展的新趋势和主要指标进行了预测,提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建议;二是专题篇,着重对2021年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状况、农业生产与价格运作状况、种植业与林牧渔业经济发展形势及农业对外开放形势做多元化的分析并对2022年走势进行预测;三是热点篇,着重对种业发展、种粮农民合理收益保障、耕地“非粮化”、食物损失与浪费治理、大豆和油料增产潜力、高标准农田建设、智能农机装备应用等重大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农村绿皮书初版于199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共同组织编撰。农村绿皮书以年度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为特色,主要是对上一年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和市场状况做客观评价分析,并对当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和发展的新趋势进行展望,在此基础上依照国家和社会需求对一些重大和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农村绿皮书秉承客观公正、科学中立的宗旨和原则,在翔实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力求得出深刻且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意义的观点与结论。
本书以2022年冬奥会为背景,结合疫情对中国滑雪产业的影响,对2019~2021年中国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形势做了系统性分析与回顾,并对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形势进行了预测,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本书分为四部分——总报告、热点篇、案例篇与国际借鉴篇。总报告从宏观角度总体把控疫情影响下中国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热点篇把握我国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热点话题,着重关注“十四五”背景下我国冰雪运动发展、滑雪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滑雪主题山地度假区盈利性经营分析、滑雪装备器材国产化发展等。案例篇和国际借鉴篇从典型案例入手,把握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滑雪产业脉络,为滑雪场未来发展提供些许建议,同时分析传统冰雪大国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历程与发展模式,为冬奥会背景下中国滑雪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中国滑雪产业发展报告》由北京卡宾冰雪产业研究院主编,是国内首套关于冰雪产业与冬季奥运会发展的冰雪蓝皮书系列之一,目前已成功出版第5本。本书以北京卡宾冰雪产业研究院为核心成员,吸收业界各方面专家、学者共同编撰,是中国滑雪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智库产品。
中国社会科学院蓝迪国际智库项目于2015年4月正式启动,以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项目导向为原则,旨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研究与实践,在智库研究、国际合作以及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本书以蓝迪国际智库2021年重要活动、 合作机构、专家与团队、2022年展望四部分组成,全面记录在2021这个极其不平凡之年的所作所为充分,展示了中国新型智库的使命担当和中国社科院新型智库建设的显著成果。
本书在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以中国金融资源错配问题为研究对象,从最优金融条件视角出发,为中国金融资源错配的形成、效应与纠正问题构建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具有独特且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本书不仅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教学提供有益的理论思想、分析框架、研究方法,而且能够为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推进金融改革与发展实践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
国际涉农战略性商品定价权的博弈,关乎一国社会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向来是全球农业与粮食安全治理的主要关注热点。此书从产业安全战略高度、全球视野下涉农战略性商品的国际定价权、国内自由定价权和全球价值链治理下的定价权的机理、深层成因等方面分别进行研究,并提出战略对策,对中国涉农战略性商品定价乃至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安全与国家安全,具有新颖的理论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此书见解独到,值得一读。
本书系统性地展示了南非经济的发展状况,尤其认真研究和分析了南非主导产业的现状及未来的产业规划;同时,本书还重点关注了南非当前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特别是对南非最具特色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行业教育培训署进行了详尽的介绍。
本书的所有资料及数据均来自南非、官方网站、政府公告、白皮书和统计年鉴等,具有权威性和真实性。读者通过本书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南非经济、产业及教育方面的基本情况。
本书尝试从金融风潮个案切入,但不局限于危机与个案,而是希望透过近代中国常态化的非常态金融风潮,整体把握近代中国金融的流变。通过充分考察近代中国金融风潮的生成、发酵与最终爆发的过程,区别了解各个时期不同风潮的酝酿、形成、发生机制,探究政府和社会应对风潮的前后变化,从百年的长时段中发现金融风潮的不变与变,揭示社会、民众在非常态风潮下的日常。这样既可加深对近代中国金融变迁的了解,找到金融风潮的定位,又有助于整体把握近代中国金融的脉动。
本书为2021年3月日本中央经济社发行的『日中長寿企業の経営比較』中文翻译版。通过对日本长寿企业(或称为“百年企业”、“老铺企业”)展开实地访谈、日中两国企业问卷调查(分别由日本知名征信公司帝国数据银行和中华老字号工作委员会支持完成),本书旨在探析长寿企业的长寿基因,特别聚焦于对传统价值观、创新,事业传承及社会贡献等对其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之因素的分析,通过简要对比揭示日中企业互鉴、构建合作共赢关系的可能性。
本书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共同组织编写,参加的部门包括国家统计局、国家税务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民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证监会等。内容涵盖了全国居民收入分配总体状况以及分城乡、地区、行业、所有制的居民收入情况,系统介绍了财政、税收、社会保险、脱贫攻坚、社会救助、工资集体谈判等方面重大政策和重点工作实施进展情况,客观反映了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领域的全貌,既可以为政府部门研究制定调节收入分配政策举措提供参考依据,也能够为研究机构深化收入分配领域学术研究、企业做出生产经营决策、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选择等提供多角度的信息和资料,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双循环经济增长的新空间——中国县域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是我国少见的一部研究县域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发展理论的著作。它既是县域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成果,又为县域经济发展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也对在全面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上自觉执行县域经济发展理论和政策有指导作用,还能对县域经济发展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部分大型民营企业,正在向股权社会化、管理层社会化、经营目的社会化、利润分配社会化和财产传承社会化方向转变。这是一种正在兴起的新型社会企业,它们的产生、发展与成熟,必将深刻改变中国民营企业的内在属性和运行机制,深刻改变中国企业的微观基础结构;必将推动企业股东、管理人员、普通员工以及其他企业利益相关方在共同富裕与协同发展道路上携手前进。对这种新型社会企业的实践、理论和政策进行探讨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经济与社会意义。希望本书能够推动人们对此的关注与研究。
医美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体现。成都市积极把握产业发展的机遇,2018年率先提出建设“医美之都”,倡行大健康理念下的“颜值经济”。在过去几年里,虽经历了疫情的冲击,成都市医美产业仍然稳步前进。为真实记录成都市医美产业发展历史,为展望未来提供一手资料,成都市医疗美容产业协会在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指导下,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继《成都医疗美容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19)》之后,联合编写了《成都医疗美容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0~2021)》。
本书对成都市医疗美容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消费者动态、未来走向、政策管理预期等做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完整呈现了成都市医美产业链全景图,同时把成都医美产业纳入全球医美板块,以战略性视角观察和预判成都医美产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本书以原创的内容、丰富的资料、翔实的数据、可视化的呈现,为政府部门宏观决策和微观管理、为业界医美投融资行为、为医美产业上中下游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医美消费者的消费选择提供有益参考。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面临的公共问题。为缓解老龄化衍生的人口和社会发展矛盾,释放老龄化隐藏的人口红利,我国自21世纪以来,制定系列养老服务相关政策,助推老龄事业科学健康发展。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发展的重要引擎,2019年,中央赋予深圳建设“老有颐养”民生幸福标杆城市的神圣使命。深圳高屋建瓴,高质量高效率践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在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养老服务综合改革层面探索出了一条具备社会主义特色的“深圳方案”,为我国乃至全球老龄化问题解决贡献了“深圳智慧”。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本书为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研究丛书中的一本,对什么是社会治理、社会治理的格局与体制、社会治理创新的必要性、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与资源,以及社会治理效果的测量,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论述,厘清了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社会治理的逻辑定位;论证了基层社会治理在整个治理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并且为城乡基层治理的逻辑勾描出基本线索;突出了合作社会治理的重要性,探讨了其机制和基本格局;概括出社会治理社会化、法制化、智能化、专业化的四维度进展,使得社会治理范畴日趋丰满;设定了社会治理的技术条件和评估标准,使之成为可有效操作和实际测量的范畴。本书既有对社会治理创新理论深入浅出地论述,也结合了广东的实践,深化了人们对创新社会治理规律的认识,对于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借鉴意义。
红河哈尼梯田是中国的第45项世界文化遗产,对“红河哈尼梯田”核心区的灌溉制度、组织原则、技术结构和水知识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具备极其重大的意义。本书聚焦于梯田处于多民族交错地带的特征,由生计方式讨论不同人群的相处模式。自上而下的灌溉水系、交错相间的梯田权属关系,以及互为前提、相互依存的纵向灌溉需求,使同一水系上的多民族意识到一定要通过开展联合灌溉行动才可以获得相对公平的灌溉权益。联合灌溉行动中分工的不同,使多民族实现了相互依赖的有机团结,还使不同的异文化群体被整合到以水系、地域为基础的中小型灌溉社会中去,多民族围绕灌溉活动开展交往、交流成为可能,基于文化差异的动态平衡也得以实现。
哈尼梯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在旅游等各方面非常关注。但对于生活在本地区的各民族来说,由于所集中居住区域不同,其在耕种过程中所需水资源的便利程度也存在不同。各民族之间如何在水资源利用过程达成平衡,形成利益互补呢?本书稿给出了相应的答案。本书稿对云南哈尼梯田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对该地区涉及的哈尼族、彝族、傣族等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涉及的灌溉制度、组织原则、技术结构和水知识体系等进行了分析,这对我们了解哈尼梯田所在区域的水资源的有序利用具备极其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习2018年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主旨演讲强调:人类社会要持续进步,各国就应该坚持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独占……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并且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的讲话精神体现了中国今后加快融入全球化,建设具有国际包容性社会的决心,预示着提升全球化相关议题在我们国家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但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全球化议题的研究非常少,少数相关研究也只是关注了外地流动人口和大都市居民对外地流动人口态度的问题。对此,本书将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移民、国际包容度和国家认同感三个重要视角,总结既有研究的理论框架,并基于中国、日本、欧洲的数据来进行相关实证分析与讨论。
本书运用内容分析、路径分析、专家评判、问卷调查等多种实证研究方法,真实地再现了当前我国大数据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治理效果、政策焦点和导向,探究了当前或未来政策与公众期望之间差距形成的原因,以及弥合差距的可行路径;建立了基于公众满意度的大数据社会治理服务的品质提升模型,结合GIS分析技术让各地方政府信息服务能力可视化;有明确的目的性地提出了大数据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的空间连通与地区互助策略,为发挥大数据和社会治理决策的科学性、推进我国大数据社会治理精细化提供有效参考。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宗族文化与各种民间信仰再次回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清明扫墓、祭祖、修谱、宗亲联谊等民间自发的祖先崇拜活动再次成为中国社会中的团结力量。得益于一直对海外开放的窗口,华南地区的祖先崇拜及其信仰活动最早开始复兴,并已慢慢的变成为区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本书讲述的是作者参与观察的一个华南的小姓族群在当代社会重绘祖先画像的田野调查经历,并在流动的田野过程中梳理出关于民间祖先像生成机制的整体民族志故事。作者通过观察祖先像绘制过程中“不是子孙像祖先,而是祖先像子孙”的悖论与事实,发现了祖先图像这类介于肖像与神像之间的民间图像的结构性成因——所谓的祖先像其实是子孙的自画像,子孙们在祖先画像中的理想化投射,通过祖先的人物形象细节表征于祭坛和族谱上,从而得以全景式地呈现民间礼仪性人物图像的生成机制和文化逻辑。本书的图像人类学研究视角,挑战了艺术史研究人物肖像画时对于画家风格流派、师承关系、历史时代演变的倚重和单向度解释,从而带来另一种重新解读传统中国民间礼仪图像的可能。
《廉政学研究》是廉政研究学术共同体创办的辑刊, 采取合作开放的组织原则, 打破单位、地域、学科等界限, 整合国内外研究力量共同办刊。其宗旨是聚焦廉政建设, 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国际和国内等多个视角, 对腐败、作风、效率等问题现象的性质特征、产生原因、政策措施、治理效果、环境条件等进行系统性、科学化的研究, 为国内外廉政研究学者提供优秀成果的展示平台, 推动理论研究水平和质量不断的提高, 促进廉政建设实践持续有效, 为国家和社会廉洁治理做出理论贡献。
本集刊探讨廉政学的基础原理,对廉政、失范行为、腐败、不正之风、道德滑坡、反腐败等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理论探讨,研究腐败与不正之风产生的根源及其规律,对反腐败策略、廉政建设体制机制做评估,对历史上的廉政建设制度和措施进行比较分析,对各个地区廉政建设及其相应制度进行研究,对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与腐败的关系进行探讨。
《德国哲学》是由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湖北省哲学史学会联合主办的专门研究德国哲学及有关问题的学术性刊物。1986年至2001年刊物由张世英先生任主编,洪谦先生、贺麟先生和熊伟先生为顾问,对推进中国的德国哲学及外国哲学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影响广泛。《德国哲学》为2021-2022年度CSSCI来源集刊,现任主编为邓晓芒、舒红跃。刊物创办35年来的历史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中国当代学人研究德国哲学的历程和成绩,国内从事外国哲学特别是德国哲学研究的主要专家学者几乎都曾在《德国哲学》上发表过重要论文,刊物也为年轻学子提供了窗口,培养了一大批学术新秀,起到了学术传承的作用,在中国乃至外国哲学界都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学术影响。
本辑是海洋史研究中心近年组织推出的国内第一部以印度洋史为主题的学术专辑,讨论了印度洋史研究在全球史、区域史、跨国史相结合的转向中取得的成果与新思维、新观念、新理论,内容涉及印度洋世界远距离跨海域商业活动、中非瓷器贸易、港城社会与商人群体、华商网络等问题,对以往被忽视的航海与医疗疾病、生态环境史也有崭新的开拓。作者既有欧美澳印度洋史研究名宿大家,也有中国新一代学人,文章体现了国际学界关注并合力推进全球海洋史研究的意志,展示了印度洋史研究最新前沿水平,对拓展我国海洋史学研究视野,深化印度洋史研究有积极作用。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共三十卷,本书是第十八卷。此套书以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全部汉文非佛教文献为资料来源,将这些数百年前或一千多年前的古代写本,全部按号释录成通行的繁体字,并对原件的错误加以校理,可能地解决所涉及文书的定性、定名、定年等问题。每件文书释文后附有校记和一百年来学术界有关该文书的研究文献索引。本书收录的文献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民族、历史、艺术、语言、文学、音乐、舞蹈、社会、建筑、科技及中西交通等都具备极其重大参考价值。
本书为国民革命策源地广州的革命文学史料选编,共分为五个部分,“广州的革命文学运动史料”辑录广州革命文学运动的理论史料;“广州的革命文学社团史料”辑录黄埔军校“血花剧社”、妇女部“民间剧社”的社团史料;“‘南下’广州的新文学作家”辑录创造社作家、鲁迅在广州的活动史料;“‘革命与文学’的论争”辑录清党后广州青年文学研究社、南国文学社与革命文学社的文学论争史料;“‘恋爱与革命’问题讨论”辑录广州革命青年之间的“恋爱问题”讨论史料。
[俄]鲍维金·瓦列里·伊万诺维奇(Бовыкин Валерий Иванович)
[俄]加夫林·米哈伊尔·利沃维奇(Гавлин Михаил Львович) 等著
本书是俄罗斯史学界对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俄国企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进行综合性研究的开山之作。本书研究了俄国废除农奴制之后企业活动的主体问题,例如法律基础、组织形式、国际因素的影响,以及俄国一些关键领域的企业经营活动,如铁路建设等。本书以专题的形式,分别研究了企业家在俄国社会中的地位,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以及与政权和工人阶级的关系等。本书内容充实,资料新颖,观点独到,立论严谨,是对俄国企业家阶层全方位的立体描述,对相关领域研究者极具参考价值。
本书是一部关于清代“厅制”问题的再研究。厅制是清代所独有的一种行政区划形式,它的设立体现着明清地方行政制度的转型。本书有两个侧重:一是对清代厅制的起源与演变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制度史研究,特别是对于学界研究比较薄弱的明清之际厅的起源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着重加强对海峡两岸一手档案的发掘和利用;二是结合区域社会史、法律史的研究手段,将厅的地方表现形态,结合典型案例进行了细致分析,力争将制度演进全貌与区域社会个案有机结合,展现厅制如何与清代地域社会历史进程相协调,并进而体现清代地方治理“因俗而治”的特色的。
本书借助档案双元价值观、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档案后保管范式、社会记忆理论等基础理论,将研究对象东巴古籍文献遗产视为一个集静态与动态双重属性于一体的组合,置静态化的东巴古籍文献以及围绕此静态内容反映东巴文化的动态化档案资料于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研究范畴。笔者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文献收集对比及实证演绎等研究方法,对东巴古籍文献遗产的属性、种类、现存状况等进行了全面分析与论述,从研究对象实际保护需求出发,置研究于遗产信息资源建设、保护管理与信息服务为一体的“整合性保护模式”框架之内;通过对整合性保护界定、范围、内容、运行条件做多元化的分析论述,结合东巴古籍文献遗产保护实际案例,将演绎分为近期、中远期两个维度,从资源建设、保护管理与信息服务三个层面进行推理,围绕一套整合性保护模式分别展开实证研究。
本书力图全面、系统地介绍和探索知识经济社会和智能化社会背景下以图书馆为主体的信息机构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采访、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共建共享等最新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信息资源建设的问题,并介绍了当今信息资源建设取得的成就及未来发展的趋势。本书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同时体现现代信息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经验、新技术和新方法。
本册主要是对天津博物馆所藏津艺304号写本进行释校,是对这件写卷的首次释校,具备极其重大的文献整理意义。这件唐代写本,首尾残缺,难以确定卷题。以往的著录信息根据写本内容泛称为“法华经义疏”。这次校释考订出此卷是对隋代吉藏《法华义疏》的抄写,属于三论宗的文献。写卷存下来的内容对应于《法华义疏》卷三下部及卷四上部,大致是对《法华经》卷一方便品第二所作的逐句逐段注释。不过津艺304不是对《法华义疏》的简单摘抄,而是有详有略,部分文字还是《法华义疏》所没有的,不见于传世典籍,具备极其重大的文献价值。本次校释以原卷校正后的文字为准,对残损字尽可能予以补录,并对原卷仍存的错讹衍脱等情况加以校勘。由于是首次释录,并无传世文献可作参考,校勘主要是根据吉藏《法华义疏》或文中引用的传世佛教文献进行他校。本卷书法经谢稚柳、刘九庵等名家鉴定,堪称精美。
本书主要是对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伯希和二二五八号写本进行释录、校勘,全卷共保存一千五百多行,是目前所见敦煌草书写本中行数最多的卷子。原卷内容总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行至第七十八行,对唐代普光撰写的《大乘百法明门论疏》卷第一内容做再注解;第二部分是第七十八行第一千五百三十三行,是对唐代圆测撰写的《解深密经疏》部分内容再注解。本书录文以原卷校正后的文字为准,并对原卷仍存的错讹衍脱等情况加以校勘。
本书主要是对中国国家图书馆藏5811、1213号写本进行释校。这两个写本都是唐代写本,都是首尾残缺,难以确定卷题。根据写本内容,可推测出与窥基《法华玄赞》相关。尤其是BD5811号与《法华玄赞》的撰写格式很相近,是对《法华玄赞》的抄写与再解释。两件写本都不见于传世典籍,具备极其重大的文献价值。本次校释以原卷校正后的文字为准,并对原卷仍存的错讹衍脱等情况加以校勘。由于是首次释录,并无传世文献可作参考,校勘主要是对文中引用的传世佛教文献进行他校,或者理校。
本书主要是对敦煌草书写卷《法华玄赞》卷二及卷五进行释录、校勘。卷二解释《法华经·序品》的后半部分,卷五解释《法华经·譬喻品》的前半部分。卷二以故宫博物院藏新138065、上博12为底本,参校以国图14564,及《大正藏》录文;卷五以故宫博物院藏新137368为底本,参校以《大正藏》。其中,故宫博物院藏新138065是第一次被发现是卷二抄本,并首次与上博12得以缀合。书中录文以原卷校正后的文字为准,并对原卷仍存的错讹衍脱等情况加以校勘。
本书是对敦煌草书写卷《法华玄赞》卷五进行释录、校勘。《法华玄赞》由窥基撰写,从法相唯识学立场解释《法华经》。文中主要援引世亲所作《法华论》,此外还引用《瑜伽论》、《摄大乘论》、《辨中边论》、《大智度论》等唯识学论著,并广泛征引《大般若经》、《华严经》等经书。在注解时并征引《说文》、《切韵》、《玉篇》等唐前字书,对汉译佛典的世俗名物加以辨析和解说。本书释录以故宫博物院藏新137368为底本,参校以《大正藏》;录文以原卷校正后的文字为准,并对原卷仍存的错讹衍脱等情况加以校勘。
本书主要是对中国国家图书馆藏BD14710写本进行释录、校勘,首尾全,存1008行(不含空行),前有藏家题跋。本件敦煌遗书为卷轴装,现存国家图书馆,长1755.8厘米,唐代写本。薄皮纸所抄。尾全,有尾题,通卷章草。敦煌遗书中章草写本为数不多,本件卷帙巨大,且可当作唐代章草的代表性作品,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本书录文以原卷校正后的文字为准,并对原卷仍存的错讹衍脱等情况加以校勘,以《大正藏》所录《法华玄赞》为校本。
本书以理解“何为中国当代艺术”和“中国当代艺术何为”为目标,立足于中国当代艺术内外实际,提炼中国当代艺术话语范式——跨文化多元审美现代性,即“审美的境象”。这一范式分为偏外部的跨文化现代性情境(“境”)和偏内部的多元审美现代性象态(“象”)。就前者而言,本书重点考察全球本土化、再东方化、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跨文化身份建构,四者分别构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时代性、文化性、现实性、域外性情境。就后者而言,本书重点讨论中国当代艺术的现代性转型以及审美现代性、方法探索、美学追求等多方面的问题。同时,跨文化多元审美现代性又具有着强烈的实践性,即境象互生,积极回应当前社会文化挑战。跨文化多元审美现代性(“审美的境象”)这一范式将语境性与本体性、审美性与现代性、一体性与多元性、艺术性与社会性等结合起来,对于理解中国当代艺术话语的复杂性、可能性与实践性,有参考价值。
国际劳工组织于1919年成立,是原国际联盟的附属机构,1946年成为联合国负责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社会事务的专门机构。其组织机构主要为国际劳工大会、理事会和国际劳工局。目前有187个成员国。其宗旨在于促进充分就业和提高生活水平;促进劳资合作;改善劳动条件;扩大社会保障;保证劳动者的职业安全与卫生;促进世界持久和平,建立和维护社会正义。本书系统介绍了国际劳工组织的历史与概况、行动领域、多边关系以及与中国的关系等,具备极其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2021年,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百年变局深刻演进,大国关系跌宕起伏。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使处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和调整期的中国和四周的国家及地区面临多重风险挑战。但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和时代潮流没改变,中国与四周的国家克服重重阻碍,推进共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的共同家园。2022年将是世界百年变局纵深发展、全球治理危机与机遇并存的重要年份。中国将与四周的国家巩固传统友谊,深化合作空间,推进融合发展。本报告梳理总结中国与四周的国家关系发展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追踪研判中国周边形势变化新动向,并探索可持续解决方案,为推动构建中国周边命运共同体提供智力支持。
《新丝路学刊》是中国首本专注于“一带一路”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及话语体系建构的学术集刊,聚焦打造“一带一路”研究、丝绸之路研究、丝路学研究三个栏目,展开“一带一路”政策解读、丝路历史人文研究及中国丝路学理论体系建构,将丝路学研究的静态学术资源盘活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动态现实资源,以期为“一带一路”提供扎实且全面的学理性支撑。本书为第14期。
“中医文化蓝皮书”是我国中医药发展的策略研究与政策咨询领域的第一本智库年度报告。该书强调用事实和数据说话,深入分析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提出具有权威性的行业评论和解决方案,探索中医药发展的策略思路,为政府和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决策提供具有学术价值的强有力依据。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继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在“健康中国”建设的新形势下,中医药也迎来了新的更大发展。本报告系统梳理了中医药参与抗疫全过程及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分析了中医药抗疫成功背后的文化力量,反映了民众对中医药的认知态度和国际影响。重点分析了中医药医疗资源、中医药科技资源、中医药教育、中医药文化传播等发展现状,从专家视角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改进和完善建议。
该书填补了中医药文化发展和中医药智库建设的一大空白。其研创宗旨为:用数据展现真实的中医药改革发展现状,用理论和事实增强中医药话语权与影响力,为民众提供更好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2012年10月,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设立“北京中医药文化传播重点研究室”,在其挂牌仪式上启动了“中医文化蓝皮书”项目。2013年7月,正式组建“中医文化蓝皮书”课题组。课题组以无私奉献和勇于担当的精神,经历了艰难的探索过程,到2021年12月,已研创并发布了5部“中医文化蓝皮书。
美国学者柯文在中国史研究领域声名卓著,其专著《在中国发现历史》《历史三调》等受到中国学者的广泛关注。这部柯文先生治学中国历史六十载的回忆录,生动讲述了这位近90岁高龄学者的学术生涯及学术思想的发展之径,其间还穿插了他与导师费正清、史华慈及美国和中国学界同行的交流,以及出版专著时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当初亲身经历的历史,与后来重构的历史迥然不同,这正是柯文先生“走过两遍的路”的意义所在。
当三十二岁的亚历山大大帝英年早逝之时,他已经缔造了一个西起亚得里亚海东至印度半岛的庞大帝国。人们或许早已熟知亚历山大征服的故事,却对这一个故事颇为戏剧性且影响深远的后续知之甚少。
亚历山大大帝的两位继承人——同父异母兄腓力三世和遗腹子亚历山大四世共掌王权。然而,一个精神有恙的傀儡与一个年幼无知的孩子怎么样才可以守住这个地跨三大洲的帝国?亚历山大大帝麾下的六位马其顿将军开始相互攻伐、争夺霸权,从而开启了一个洲际混战的时代。随着拱卫王室的最后一位将军逝去,马其顿帝国无可逆转地四分五裂,成为一个以竞争对抗、动态联盟,以及长期小规模冲突为特征的多极世界——在许多方面,与我们当今的世界颇有相似之处。
本书全面而实在地记录了罗伯特·李在南北战争的军旅生涯,探讨了他对安蒂特姆河战役、葛底斯堡战役失败所承担的责任,开创性地披露了战场上的更多细节,客观记录了他在梅森—迪克森站线两侧立下的卓越军功,分析了他为赢得战争而制定的战略。
如作者迈克尔·科达所说,李将军的自尊、勇气、领导才能和谦逊的性格让他成为南北双方民众信中的英雄,一位令人尊敬的偶像,跻身美国杰出军事将领之列。
启蒙的百年是一个怎样的百年?我们大家可以用“追求理性”这个标准答案来概括它吗?显然,事情比我们想象的复杂、暧昧得多。正如作者所说:启蒙有一些时候是理性之光照耀世界前行,另一些时候则有几率会成为烧毁一切的火光。
且让我们穿越回18世纪,看看欧洲人的日常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契约”如何成为社会的游戏规则?饥饿与消费为何能长久并存?哪个阶层的婚姻观和今天的最接近?为什么部分启蒙主义者主张大众不能接受太多的启蒙教育?洛克的自然法理论为普遍和不可侵犯的人权奠定了基础,为何却又能被用来解释美洲奴隶制的合理性?……
启蒙时代并不总是向着更平等、更自由的状态线性发展。这部关于启蒙时代的微型百科全书从社会的方方面面揭示了这场泛欧知识分子运动的多样性和矛盾性。让我们同作者一道运用自己的理性,重新认识这个特殊的百年吧!
本书揭秘了一群美国飞行员不为人知的故事,他们早在珍珠港事件前就横跨太平洋,冒着生命危险为保卫中国而战。在传奇陆军飞行员克莱尔·陈纳德的带领下,这些人于1941年夏天使用虚假身份离开仍处于一片祥和之中的美国,跨越太平洋来到缅甸丛林中一个简陋的空军基地。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后,他们是首批在战斗中迎战日本人的美国人,在缅甸、泰国和中国上空击落了数百架日本飞机。在全球各地的同盟国纷纷遭遇败绩之际,飞虎队的战绩给了美国人和中国人希望。
克莱纳带领读者进入飞虎队标志性的鲨鱼鼻P-40飞机的座舱内,刻画了飞虎队成员对日作战时惊心动魄的场面,细致描述了主要参战成员的情况,他们的英勇举动改变了世界,巩固了中美两国之间的联盟关系,当时这两个国家正在绝境中艰苦作战。
晚清以来,中国本土民族企业实际上进行的,是一场缺乏原始积累的工业化。从北洋的“北京证券交易所”,到上海外商的“掮客总会”,近代金融市场服务的都是公债和外债流通。
这让民族企业走上了吸收公众存款充作资本的发展道路,变成全球经济史上独一份的样本。无论是钱庄的“群狼战术”,还是“中人”的撮合与担保,在这幅企业史图景中,我们正真看到的是一个黏合在乡谊、宗族甚至个人人格之上的私人信用网络。
中国近代企业依附于私人信用资本的发展路径,完全不同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市场经济和企业组织。